名称由来

  上海的由来有两种说法


  一、上海“一名,起源于水名,始见于北宋记载。


  上海在远古时期,是一片汪洋大海。后由于泥沙沉积逐渐变成了沙滩,后成了一块新生陆地。春秋时期,吴王曾在此建了个馆舍,取名”华亭“。战国时,这里是楚国贵州黄歇的封地。三国时,东吴孙权在这里建起了水师基地,那时这里还是一个无名的小村落。到了唐朝,当时的吴君郡(今苏州)太守赵居贞上奏,割昆山南境,嘉兴东境和海盐北境设置华亭县(今松江区)。那个无名小村落也有了华亭的名称。这应该是上海早的名称。


  二、上海名称的由来与渔民有关


  上海简称沪,名称早见于北宋郊旦之《水利书》。上海因何得名?一说”其地居海上之洋“(《弘治上海志》),即当时渔民商船出海的地方;一说是由于当时的渔民用”沪“这种捕鱼的工具劳作,干活就是上”沪“,因而得名。宋代开始设上海镇,元代称上海县。宋代之后贸易日盛,一跃而为”东南名城“,至清道光年间,”商贾云集,海艇大小以万计,城内外无隙地“。1928年设上海特别市,1930年改称上海市,沿用至今。

历史文化

  建城


  唐天宝十年(公元751年),上海地区属华亭县(现今的松江区),范围北到今天的虹口一带,南到海边,东到下沙。宋淳化二年(公元991年)因松江上游不断淤浅,海岸线东移,大船出入不便,外来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条支流”上海浦“(其位置在今外滩以东至十六铺附近的黄浦江中)上,南宋咸淳三年(公元1267年)在上海浦西岸设置市镇,定名为上海镇。元至元二十九年(公元1292年),元朝中央政府把上海镇从华亭县划出,批准上海设立上海县,标志着上海建城之始。


  近代


  16世纪(明代中叶),上海已成为全国棉纺织手工业中心。公元1685年(清康熙二十四年)清政府在上海设立海关。19世纪中叶,上海已成为商贾云集的繁华港口。鸦片战争以后,上海被殖民主义者辟为”通商“口岸。1949年5月27日,上海获得解放,开始新生

人文

  上海这座包罗万象的海纳百川,融合了东方和西方、传统与现代的多元模式的城市,移民社会是上海民俗的根本特征。遵守秩序也是是上海人的基本观念。”出门看风向,做人要识相“,夜校读书声与各种考证热,都说明了上海文化特征中的创新求变,趋赶时尚,图进取、求自由。


  即时性的感官享受,日新月异的都市生活方式,形成上海文化的即时性与短暂性。同时,上海人的理性是基于实用价值并为实用服务,也有精于算计的争议。

环境文化

  上海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,气候温和湿润,四季分明,春秋较短,冬夏较长,日照充分,雨量充沛。2005年,上海全年平均气温17.5℃,日照1778.3小时,降雨量1254.9毫米。

旅游文化

  一座新兴的旅游目的地,由于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历史古迹,如上海的地标浦西的外滩和新天地。但在一江之隔的浦东,却呈现出另一番繁华景象:东方明珠电视塔与金贸大厦、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建筑共同组成了全球第五大天际线上海天际线。而在建的全国高建筑上海塔则会使上海陆家嘴金融区的建筑呈现”品“字形的三足鼎立之势。


  今日的上海,不光是中国重要的科技、贸易、金融和信息中心,更是一个国际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地方。上海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、全球重要的经济和贸易中心。一些提案也提出上海会成为未来的全球城市。国际主流媒体更将上海形容为”世界经济发展快的典范“。